夜
小
中
大
李隆基哪裡知道,歷史上唐朝的募兵制正是張說提出來的,正是因為李隆基從張說建議,改了募兵制,方才一掃府兵疲弱之態。加上唐朝文武並重,也冒出了諸多良將,再次打出了太宗、高宗朝的威勢。
現在的張說忙於幫他跟太平公主內鬥,而且當前形勢,即便他們提出募兵制也會受到太平公主一黨的制止,反而壞事,因此根本沒有時間契機去考慮募兵制。就算是提出募兵制的張說,此時此刻也不比裴旻知道的全面。
這細節上的問題,連裴旻自己都不甚清楚,更何況是李隆基。
李隆基只能將這一切視為「英雄所見略同」而且裴旻在這方面看得還更加遠一些。
「這募兵制當真是這裴旻所想,那此人真是大才。」李隆基心情有些激動,身為上位者,那個不希望自己麾下人才濟濟?尤其是有雄心抱負的君王
賀知章道:「是他自己所想無疑,不瞞陛下,臣與這裴旻好似別有緣分。臣有一堂兄,在幽州為官,他在與臣的書信中曾說起此人。說他才華不凡,對於古籍古義,見解獨到,還寫得一手好字,且武藝不凡,劍術極為精妙,當地成名多年的江湖好手都非他之敵,以一白身,深得大都督器重,能自由出入都督府。若不是他年輕氣盛,想要在長安見見世面,他早能在大都督手下任職了。」
李隆基更來了興趣,笑道:「還是文武雙全的人物,哈哈以入了朕的眼,那只能委屈大都督了。能發現我朝弊政,提出募兵制的人才,在大都督手中也是屈才。兩位愛卿說說,朕應該給他什麼官職較好?」
賀知章、張九齡讓李隆基如此一問,卻把他們給問住了。
賀知章是讓張九齡慫恿來的,而張九齡純粹是發現了人才,不想朝廷錯失,特來舉薦。
如今細細想來,還真沒有什麼合適空缺的官職給裴旻。畢竟目前裴旻只有一個貢士的身份,年歲還不及弱冠,高不成低不就,確實為難。
張九齡心思何等機敏,略微一想,便道:「裴旻是來參加科舉考進士的,不若等他高中,在特別嘉獎?」依照唐律,只要高中進士,便有入仕的資格,一般而言就算中了進士也未必能步入仕途,但裴旻以得李隆基看中,只要中了進士,肯定有一個好的出處。比之當年的他,強上不少。
李隆基略一沉吟,依照他的本心是直接給裴旻官職的,但想著他的一切舉動都在太平公主的監視下,突然提拔裴旻,定會引起對方的調查干涉,好好的一個人才萬一給太平拉攏了去,那可不妙。
現在太平公主也將目光定在春闈上,而且還放肆的擬定了狀元榜眼探花,想要將進士及第一網打盡,以助長自己的聲勢。不如就將這個裴旻頂上去,與太平公主結了仇,自然就
念及於此,李隆基主意已定,笑道:「就如張愛卿所言。」說著,他望向賀知章道:「此事,愛卿不可與裴旻多說,朕想看一看,他能不能憑自己幹略,闖出翻天地來。」
賀知章心事重重的回到府邸,他怎麼也想不到太平公主會猖狂霸道至此。昨天他方才與張九齡面見李隆基述說裴旻之事,今日便召見他毫不掩飾的詢問他緣由。
雖然矇混了過去,但是賀知章再次受到了脅迫。李隆基已經漸漸將重心移到了明面,在朝堂上勵精圖治,拉攏了一批中下級官員。他畢竟是皇上,儘管太上皇李旦沒有將所有的權利交付,但他作為皇帝依舊擁有任命三品以下官員的權力。此權力在手,想要提拔中下級官員輕而易舉。
中下級官員固然比不上宰相、大將軍之流,但居於關鍵位子,依然有著一定的威脅力。
李隆基依照張說建議與太平公主玩明謀,果然占據了不小的優勢,成功打壓太平公主的氣焰。
太平公主自不甘於此,籌謀反擊之餘,更加重視科舉的進士及第人選。她可以放任士子或者李隆基的人博取進士出身,但進士及第的狀元、榜眼、探花必需是她的人。唯有如此,才能挽回損失顏面,這非是慪氣,權勢的爭奪,便是如此。誰退讓誰給壓過了勢頭,就將面對寸步不讓的進攻。
太平公主明面上輸了一籌,若不找回來,輸上幾次,太平一黨便將人心惶惶了。畢竟現在的黨派之爭不是以往,太平公主的對手是皇帝,不是某個宰相,不可能沒有壓力的。
對於進士及第的人選,太平公主勢在必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