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孫承宗又問道:「待到擊退建奴,李守備出關以後,又有何打算?」
「擴招人手,修建多座城寨,囤積糧食,以備建奴來襲。以皇太極的性格,若是一座城池久攻不下,便會放棄,不會無謂的浪費兵力。待到建奴退去,下官會設法聯合林丹汗,共擊建奴!」李老二說著,又轉頭看了一眼四周,看到附近五步之內無他人,方才壓低了聲音對孫承宗說道,「督師,下官有一計,即可除掉岳托,又可離間俄木布和皇太極。」
孫承宗道:「請隨老夫回書房慢慢道來。」
李老二跟著孫承宗回到書房,周圍沒有他人,孫承宗道:「李守備說吧,有何妙計?」
「回督師,下官手中有數百土默特俘虜,而下官的一位自幼一起長大的好兄弟,事實上也是土默特人。那位兄弟毛遂自薦,欲為死士刺殺岳托。下官決定,把他安排到土默特汗俄木布身邊,待到時機成熟,在歸化城刺殺岳托。倘若岳托死在歸化城,土默特人同建奴不翻臉都不可能了。」
「確實是好計策,可是土默特部實力太弱,即便他們自相殘殺,恐怕也消耗不了建奴多少兵力。」
「只要土默特部能同建奴翻臉,下官自有辦法促成土默特人和林丹汗結盟,另外還有漠北蒙古也能結盟,三部蒙古人結盟,可令建奴損失慘重,還能趁機重創死心塌地投靠建奴的科爾沁部。」
孫承宗聽完了李老二的話,沉思了片刻,摸著鬍子點了點頭:「李守備一套連環妙計,確實是好計!很好,待到建奴退去,老夫會令邊關將士,關門隨時對李守備敞開!李守備隨時可以進出明境。」
「謝督師!」
「李守備,你再說說這次建奴入寇一事,你覺得這虜酋皇太極為何要冒險進入關內?」
「其實遼東也出現了饑荒了,這幾年氣候寒冷,北方大旱。陝西山西兩地大旱,致使大批災民造反。其實遼東這幾年也不比大明好多少,糧食歉收,建奴也在餓肚子。皇太極為了劫掠糧食,不惜冒險入關劫掠。此外,這也是皇太極的一箭三雕之計!其一,他可以藉助入關劫掠的機會,掠得人口和糧食;其二,後金入寇,可以破壞我大明糧食收成,致使原本已經糧食歉收的北方更加困難,引發更大的民變;其三,皇太極入寇,也能趁機藉助朝廷的手除掉積極同林丹汗結盟的袁督師。」
聽說皇太極要藉助朝廷的手除掉袁崇煥,孫承宗心中也是著急:「袁督師乃老夫學生,此人雖有過,但朝廷若是除掉袁督師,乃是自斷一臂啊!」
「只怪袁督師不該中了皇太極毒計,擅殺毛大帥。如今無毛大帥牽制,建奴方才敢放開手腳入關劫掠,皇太極也趁機一箭三雕,可謂狠毒至極!」李老二惋惜的說道。但他心中有些話卻不敢對孫承宗說:其實袁崇煥也是咎由自取,此人眼高手低,志大才疏,此前在崇禎皇帝面前誇下海口,說五年平遼,結果發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,於是就想著同皇太極議和,也積極聯繫林丹汗。袁崇煥心中想著好事,想要以緩兵之計拖住皇太極,再藉助林丹汗來對付後金。
誰知道玩計謀,袁崇煥又哪裡是皇太極的對手?他想要以緩兵之計拖住皇太極,皇太極卻提出要議和必須先除掉毛文龍,於是袁崇煥上了當。
就說擅殺毛文龍這一條罪狀,凌遲處死是罪有應得。
只是崇禎皇帝也做錯了一件事,要殺袁崇煥也不應該是在這個時候殺,應該秋後算賬,稍微緩一下。
孫承宗感嘆一聲:「老夫這個學生做事確實是欠缺考慮,方才中了皇太極的毒計!即使是斬了毛大帥,他若是真能拖住皇太極也罷,可是他也沒做到。如今他連命都要搭上去了,老夫也無力相救。」
李老二暗暗觀察孫承宗的表情,發現孫承宗對袁崇煥除了惋惜之外,也有恨鐵不成鋼的意思,孫承宗根本無力去救袁崇煥。其實孫承宗也知道,原本崇禎皇帝召自己入京,協助京城防禦,可是為何只過了三天時間,崇禎皇帝就改變了念頭,讓自己來通州?這件事也袁崇煥也脫不了干係。
其實孫承宗也勸過袁崇煥,讓他善待毛文龍,可是袁崇煥沒聽。一個學生不聽老師的話,自己非要作死,老師當然也沒辦法出手相救。
李老二也沒想過去救袁崇煥,一個自己作死的人,去救他又能救得下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