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有了士族的支持,李恪的實力瞬間就龐大了許多。
當然,李二的這種做法,也的確給了李恪一種錯覺。
如果有機會,誰又不想染指一下那九五之尊的領域?
人嘛,都是貪婪的,誰都不例外,尤其是他們這些皇子,別以為就他一個動了心思,當初要不是房遺愛等人將陰弘智一家悄無聲息的滅了門,這會兒李佑那小子也得上躥下跳。
當然,也正是因此,其實很多人都不願意和李承乾正面硬剛,人家實力擺在那裡,他能剛什麼?
李恪也不過是李二推出來的一把刀罷了。
說到這個,那就不得不說李二這個人其實也不是東西。
為什麼推李恪,這裡面其實也有講究。
難道說李泰就真推不得?
什麼腿疾,李二真要把他推出來磨一磨李承乾的話,別說腿疾,那他媽就是腦疾你都得給我站出來頂在最前線。
之所以沒有,無非就是李泰嫡出的關係,加上長孫如今還活著,李二也不好做太過分。
這才是李泰得以逍遙的主要原因。
李恪就不同了,一來是庶子之首,二來又有一定的班底,推出來當這把刀,無疑是最好的結果。
至於其他的兒子,李佑就不說了,如今被陰妃保護得好好的,輕易不會讓他出宮,余者眾人,別說當刀了,做個磨刀石都不夠格。
無他,如今的李承乾,真不是誰都能碰瓷的。
就連他李二如今在面對李承乾的問題時,不也得慎之又慎?
而此時,李恪一系,那當真是滿面春風。
對於他們來說,誰的支持都比不上李二的支持,不管李二抱著什麼目的,對他們而言,這都是最好的機會,至少在勝負的天平上,他們的籌碼又重了一分。
尤其是當那些老牌望族伸出友誼之手的時候,當初只有兩分的把握,一瞬間就有了三分以上。
哪怕只是增添了一分,但他們也滿足了。
謀奪天下,別說三分的把握,就算只有一分,那也值得很多人去拼命了。
這樣的例子,在歷史上也是數不勝數。
貞觀十三年,七月,又是一日大朝會。
李恪一早就候在了宮門之外,如今的他雖然沒有春風得意之姿,但也多了幾分傲然,就當下而言,整個大唐的皇子中,除了遠在西域的李承乾,也就他風頭最盛了。
而眾人看到李恪,不管心裡怎麼想的,面上還是極盡恭敬之色。
哪怕是長孫無忌這等人物,也是一臉的恭敬。
「聽說前幾天長孫僕射也去拜訪了蜀王?」有還在搖擺不定的官員小聲的和身旁人嘀咕道。
「是有這麼回事兒,但要說長孫僕射支持蜀王,那不好講。」
確實,長孫無忌有三個外甥,支持誰都沒道理支持李恪。
「這有什麼好講不好講的。」有人說道,「反正我聽說,長孫僕射從蜀王府出來的時候,那是喜笑顏開的,蜀王甚至親自將長孫僕射送到了王府門口,要說兩人沒有」
「百官上朝」
就在眾人胡亂猜疑的時候,一內侍尖著個嗓子喊道。
聞言,眾人也是立馬閉口不言,下意識的整理了一番衣冠,也就魚貫而入。
很快,到了太極殿,李二已恭候多時。
走完了過場,房玄齡便出班說道:「陛下,老臣有奏。」
說著便從袖籠中拿出了一道奏章,道,「這是老臣經陛下批閱過後,再次修正過的常科草案,還請陛下過目。」
李二聞言點了點頭,當即就讓一內侍將奏章拿了上來,仔細地審視了一番後,李二這才說道:「房卿不愧我大唐之棟樑,常科如此繁瑣之事,也就房卿能在短時間內將其釐清。
這樣,房卿不妨簡單地向眾卿都講解一番,若是有不懂的地方,現在就可以為其解惑。
當然,如果有更好的建議,大家這會兒也可以商議一番。」
常科啊,李二瓦解各家勢力最大的利器,他豈能不重視。
當初之所以讓房玄齡來主持這項工作,一來是為了給長孫無忌騰位置,二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