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話分兩頭,笑無疾如何脫身的咱們暫且不提,還是先來看雙諧這邊。
孫亦諧和黃東來在收拾完了那三個盯梢的嘍囉後,搶來的三把刀他們是沒留下,但那扒下來的三套衣服他們可都揣走了。
雖說二人此時還沒有去謀劃什麼特別詳細的針對火蓮教的陰謀,但他們詭計多端的本性已告訴他們——這身衣服絕對有用。
出于謹慎,兩人並沒有去客店投宿,因為他們覺得經過城門口那檔子事兒之後,他們若在人多的公共場合繼續活動很可能會被再次鎖定。
於是,兩人一路抄著小路東拐西繞,專奔著那人少的地方去。
就這麼走走停停,行了有將近一個時辰,至未時前後,他們總算來到了城西一間破廟中。
看到這兒可能有不少已經忍了很久的朋友要發問了:為什麼你這書里或者說,為什麼所有的評書和故事裡,有那麼多的破廟呢?
這兒我就稍微解釋一下。
首先,寺廟寺廟,這個「寺廟」的說法,其實是不準確的。
寺是寺,廟是廟。
寺,取「持取」之意,治也,官舍也;在古時候一般是指官署的行政機構或者官職,像什麼大理寺、太常寺、光祿寺「寺」這個字,與「司」、「院」、「監」的意思還比較接近,跟「廟」本來沒啥關係。
而廟,才是搞封建迷信的地方,什麼龍王廟、關帝廟、土地廟、山神廟祭天祭地,拜鬼拜神。
但後來,佛教傳入中原,這兩個概念便被逐漸混淆了。
按說呢,那「寺」的規模是要比「廟」大不少的,但杜樊川那句想來大家也都聽過——「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台煙雨中」啊。
在佛教興盛的年月里,寺廟在華夏大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,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演變,後期有些寺的規模就很小了,跟廟也沒啥區別。
就說那幾個大家耳熟能詳的,蘭若寺,對吧?烏龍院,是不是?盤絲哦那個不是反正就這麼個意思吧。
很多「小寺廟」因為種種原因經營不下去了,便被棄置荒廢,官府也管不過來,於是就成了咱在影視作品和書中常見的「無人破廟」。
這種廟一般地處偏僻,在山裡的居多,在城郊或是城內偶也會有,但多數都被乞丐盤踞,畢竟算是個遮風擋雨的地兒嘛。
今兒這孫黃二人來到的破廟,就位於城西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。
眼下,兩人一邁進廟門,就知道這地兒肯定也是個乞丐窩。
為什麼?
臭啊!
您想啊,要飯的住的地方,能不臭嗎?
這些乞丐本身就沒啥個人衛生可言,有些每逢初一十五才去河裡洗回澡,若遇上冬天,連續倆月不洗都有可能。
就他們平時睡過的破草蓆和稻草,那味兒你說是糞坑裡撈上來的都有人信。
當然,住在這種環境裡也有個好處,就是不會遭到火蓮教的騷擾;火蓮教的人要是敢來這兒,走得時候誰給誰錢還不一定呢。
孫亦諧和黃東來也不是那嬌生慣養的人,他們也無所謂這氣味,兩人進廟後就快速搜了一圈,確定沒人後,他倆趕緊就放下了行李,開始換衣服。
什麼?您問此刻乞丐們都去哪兒了?
這不廢話麼,大白天的,他們不出去上班兒,留在廟裡喝西北風啊?
可能有人又要說了,用「上班」這詞兒形容這幫人的工作是不是有點兒太抬舉他們了?
那我就要說兩句不好聽的了。
你念了十幾年書,出去找班上的時候,有沒有聽HR對你說過「工資上不封頂,看你個人能力」、「彈性工作時間」、「工作充滿挑戰」、「成長空間大」、「希望你樂觀積極,勇於挑戰」之類的台詞?
你就沒發現乞丐的工作也很符合這些描述嗎?
你就沒品出你上班也是在跪著要飯嗎?
人乞丐跪著要飯還不用面試呢,你倒還得回去等三到五個工作日,看財主讓不讓你跪。
也別說你們了,我們作家不也適用上述那幾條嗎?
只不過乞丐是靠出賣自己的尊嚴博取同情來掙錢,我們寫書的是靠出賣自己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