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第二六九章考察廚師的手藝
長安科技學院的開課,並沒有大佬雲集,也沒有張燈結采,鑼鼓喧天,一切都非常平靜。讀書都 m.dushudu.com
不過,楊恭仁卻悄悄來到楊天保創辦的這座科技學院,悄悄的觀察著。
然而,隨著他帶著幾名僕從來到農學院的分院內,此時偌大的教室內,密密麻麻擠滿了足足上百號學生。
可是望著學生的打扮,楊恭仁的眉頭又皺起來了。
這些人都是粗衣短衫,臉上布滿滄桑,甚至沒有人學生拿著筆記錄,反而支著耳朵,認真的聽課。
作為特聘的農學院教授,潘十一有點緊張的磕磕絆絆的說道「……這個種豆呢,雖然不如麥子收得多,卻可以養地。是泥土僵硬的劣田,種麥子、種穀,產量都會非常低,先種豆,種豆養地,等泥土等泥土變得細密柔軟了再來播種麥子,種過豆子的地,就不會漏水漏肥。可是無論種什麼莊稼,最重要的就是選種,一定要挑最好的種子,絕不能以次充好。其次是在種植之前一定要深耕,用石灰殺死田裡的蟲卵……」
站在講台上講課的老師,不僅僅通篇大白話,而且沒有半點文采,而且還會說車軲轆話,明明一句話可以講清楚的事情,他都會反覆講。
這讓楊恭仁非常不滿,這些學生也沒有學生的樣子,不僅沒有課本,也沒有人做記錄。
楊恭仁讓人拿來農學院的教材,結果發現,同樣是用大白話寫的,什麼時候施肥,什麼時候除蟲,什麼時候澆灌,平鋪直敘,沒有半點文彩,就那乾巴巴的文字和一串串乾巴巴的數字,看著都讓人提不起興趣來。
不過,楊恭仁卻細心的發現,那些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農民們,卻聚精會神,聽得津津有味。
潘十一卻不管那麼多,他肚子裡有點貨,也不藏著掖著,把肚子的乾貨全部掏出來,不厭其煩的講授課程。他認為,如果不好好教學,對不起楊天保開給他的俸祿,更別提給他的宅子了。
楊恭仁耐心著性子,終於翻完了由潘十一口述,然後有專門的人抄錄的《農業基礎學》,這套書共十五卷,分別記錄如何除蟲,如何耕作,如何選種,如何收割,如何保存,等等,事無俱細。
這本書,雖然許多內容與《齊民要術》重疊,不過文才卻差得太遠,比如這本書上也講述了時令與季節,通篇乾巴巴的幾月初七到幾月幾,應該耕地,或者應該除蟲等等。
但是《齊民要術》卻不一樣,賈思勰卻引章據點,辭藻華麗。
《禮記?月令》曰「孟春之月,……天子乃以元日,祈穀於上帝。鄭玄注曰「謂上辛日,郊祭天。《春秋傳》曰「春郊祀后稷,以祈農事。是故啟蟄,而郊,郊而後耕。」上帝,太微之帝。」乃擇元辰,天子親載耒耜,……帥三公、九卿、諸侯、大夫,躬耕帝籍。「元辰,蓋郊後吉辰也。……帝籍,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。
事實上《齊民要術》這本書寫的不是給農民看的,農民也看不懂,只有士大夫才能看懂裡面的意思,但是士大夫絕對不會親自下田耕地。別看諸葛亮在出師表里寫道臣躬耕南陽,但是諸葛亮耕過幾天地,那只有他自己知道了。連端茶遞水都有人伺候的士族子弟,怎麼可能親自耕地?
別說諸葛亮,就算是楊恭仁從來都沒有下過地。
當楊恭仁大致翻看完這本書時,潘十一已經講課完畢,這時眾學生開始向潘十一道致謝,說著什麼「原來是這麼回事,這些年我都活到狗身上了,種地的法子,根本不對!」
「老師,這個種子,能不能換換?我們可沒有良種!」
潘十一點點頭道「今年肯定不行了,準備不多,只要今年秋收後,我會將咱們農學院的試驗田,全部留下種子,有四五千畝的收成,應該夠大家用的。」
直到此刻,楊恭仁這也明白過來,百姓們真正需要什麼,朝廷不是沒有司農寺,也不是沒有專門管理農業生產的管理部門,只是這些朝廷機構,即使有什麼新型耕具,或者種子出現,寫出的公文,百姓也看不懂,更別提如何造福百姓了。
楊恭仁離開農學院。
這個時候,他又來到工學院。
長安科技學院的祭酒雖然是凌敬,可是楊天保才是真正的校董,所以當楊恭仁提出要進入工學院的時候,壓根就沒有人阻攔。
當然,工學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