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趙靈台帶人前往崑崙的事,很快傳揚天下,引得無數修士奔赴崑崙境,主要是想看個熱鬧。有機會的話,看看能否撿點殘羹冷炙吃。自古以來,崑崙乃龐然大物,自詡「永不倒」,不料時來運轉,而今竟淪落至斯。
如此大物,一旦倒下,就算被靈台一脈吃肉,漏下的湯水,給予旁人,那也是享用無窮。
時至今日,仍有許多人想不明白,崑崙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。記得不久前,人間執牛耳者,還是他們,張揚霸道,予取予奪,怎地過了一陣,就輪到趙靈台打上門去了?
都說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」,那也得有個比較長的時間來完成,可如今呢?崑崙與靈台的身份地位調轉,也就兩三年間。有好事者整理出了兩派的恩怨情仇,以及主要事件的時間軸,並準確指出,崑崙走下神壇的轉折點,應該便是那兩次來攻打靈台,皆是折戟沉沙,敗走麥城,致使一蹶不振。而上仙降世,本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,不料只算是迴光返照,無力回天。
到了這等田地,崑崙也只能龜縮在山門,無力出擊了。
現在最後的疑問,便是出關的趙靈台能否一舉打破崑崙護山大陣。以及,崑崙會不會真得覆亡……
……
一路風雪。
在路上,趙靈台寡言少語,多數時間都在馬上閉目養神。
一行人之所以選擇騎馬出行,也是不急著趕路,花在路上的時間多點,造勢更足。
這一戰,註定要載入人間史冊。趙靈台的想法很簡單,便是畢其功於一役。
但這一戰,也不會輕鬆。面對滅頂之禍,崑崙上下一定會背水一戰,而不甘心引頸待戮。
方方面面,趙靈台在造化金錢閉關的時候都考慮到了。趁著趕路,還能繼續修煉。
修道之路漫漫,最終目的是要與天公爭比高。在拼爭的過程中,便要爭分奪秒,耐得住寂寞。
有其師必有其徒,阿奴等人,亦是如此。
唐聽雨拜入趙靈台門下,時日尚短,有些東西還未習慣。她畢竟自幼出身崑崙,若說無半點感情,那是假的。而今調轉槍頭,反戈一擊,內心情緒難免複雜。她當然理解趙靈台的決定,在人間,橫阻在靈台劍派之前的,就剩崑崙這一塊石頭,不把其破碎,踢開,便等於是放虎歸山,後患無窮。
現階段,正是靈台氣盛,而崑崙沒落的關鍵時候,趙靈台若不趁勢痛打落水狗,那他便白活了。修煉界主要憑藉實力,可性格謀略一樣重要,如果修仙修得迂腐古板,那遲早也會被人連皮帶骨吞掉,根本成長不起來。
唐聽雨更是明白,趙靈台攻打崑崙,不僅僅是為了掃除障礙那麼簡單。千百年來,崑崙積攢和擁有的各種修煉資源堆積如山,不計其數,等於是一座巨大的寶庫。把崑崙打倒,無數的資源事物,便能被勝利者瓜分。如此一來,靈台劍派底蘊不足的短板將會得到極大的補足,能做很多想做的事了。
這個想法,也是偌大天下所喜聞樂見的。拋開崑崙霸道,靈台好說話的優劣比較,不管是旁觀者,還是聯盟的人,都希望看到崑崙倒下,好分一杯羹。
人心皆如是,往大義方面說,叫「天下苦崑崙久矣」,往小的立場,卻都是牆倒眾人推,與己身的利益息息相關。
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,若兼顧大義,便是聖人。
呼!
唐聽雨想著,忽而吐出一口氣,氣息凝聚,將飄下的風雪吹開。眼神漸漸變得堅定,心裡想道:「自己已更換門庭,還想著過去干甚?」
那邊許君卻定不住心神,一時看看趙靈台,一時看看唐聽雨,微微撅著嘴巴。一行人中,她修為最弱,單獨拿出去的話,別說到崑崙山門,便是穿著靈台服飾出現在昆城,就被崑崙的人連皮帶骨剝了,渣都不得剩。
這番出來,趙靈台帶上她,名義上是了結最初的因果;但更多的,想必是要提攜這位小徒弟,讓其增加見識,開闊眼界。
「挺好的。」
許君心裡默默念道,漸漸收攏心神,冥思《空名劍》起來。
這套劍法,前一陣子,趙靈台又給予她一番指點,把原本就簡單的三招,直接濃縮為一招了。
大道至簡,在劍法上,往往刪減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