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皇帝的聖旨加急下達到廣西時,高務實剛剛與廣西巡撫張任經過一番懇談。
張任的蠱毒已經基本解除,只是他此前中毒太深,病得差點一命嗚呼,所以直到現在都很虛弱,原本是不該輕易離開桂林的。
然而高務實要征討安南的事情,還是讓他驚出一身冷汗,顧不得阿梨姑娘交待他不可勞累的警告,親自趕赴南寧與高務實見面。
高務實對他的到訪很是驚訝,一交談才知道,張任此來是因為擔心。
他倒是並不很擔心莫朝能打到廣西來,而是擔心高務實這是「因怒興師」,小看了安南的複雜性,導致重大損失。
張任問高務實,是否知道當年嘉靖時的名臣、前兩廣總督張經在接到嘉靖帝要南征安南時所提出的要求。
高務實當然知道,他謀劃安南雖然前後加起來也就幾個月,但這幾個月中,他還是做了很多功課的,沒有改變他一貫的「算計過甚」風格。
張經當時給嘉靖的報告,說打安南很麻煩,「安南進兵之道有六,兵當用三十萬,一歲之餉當用百六十萬,造舟、市馬、制器、犒軍諸費又需七十餘萬,況我調大眾,涉炎海,與彼勞逸殊勢,不可不審處也。」
意思是什麼呢?打安南可以有六條路過去,但是需要調集大軍三十萬人,每年的軍費開支要一百六十萬兩,外加造船、買馬、打造兵器以及犒賞大軍,還要額外再話七十多萬兩,加在一起,一年得花掉兩百三十萬兩白銀。
況且打安南是對方在以逸待勞,咱們劣勢很大,不能不注意。
最後一條暫時可以忽略不計,因為奏疏和聖旨往返的這段時間裡,莫朝已經把大軍調集到南方,和黎朝的戰爭馬上就要打響,以逸待勞云云,已經不復存在,最多有個主客兵的區別。
但是對於前面的那些,尤其是張經提到的各類數字,高務實是有不同意見的。
首先就是打安南需要三十萬大軍之說。這是典型的以天朝上國心態打仗的風範,就好比當年隋煬帝征高麗,打高麗真的需要百萬大軍嗎?唐高宗李治滅高麗的時候難道派了百萬大軍?
根本不需要,實際上這百萬大軍也好,三十萬大軍也罷,很大一個程度都是為了派頭——天朝上國的派頭。
你看看咱們天朝上國,牛逼吧,動輒就是大軍數十萬,鋪天蓋地,氣勢如虹,擺平你們這些個蕞爾小邦那不就跟玩兒一樣?所以這其實更多的是面子需要,而並非實際需要。
當然,張經當時能調動的兵力,主要以衛所兵為主,衛所兵的戰鬥力……大概主要是湊個人數,讓大軍看起來更勢不可擋,真正開打,還是一靠家丁,二靠班軍,三靠土司。
然而按照比例來算,各將領的家丁加在一塊兒最多不超過兩萬,班軍約莫兩三萬,土司當時能給張經調動的大概也就兩三萬(嘉靖中期朝廷高層對土司狼兵的忠誠和戰鬥力都是存疑的,所以用得並不多)。
這麼算下來,張經所說的三十萬大軍,其中真正算得上有戰鬥力的部分,頂破天也就是七八萬人罷了,其餘兵馬除了徒費糧餉、浪費運力之外,根本沒有多少實際意義。
而高務實現在已經取得了岑黃兩家的絕對支持,又許以重利、厚酬,並且給他們後勤支援,桂西桂南土司完全可以全力出擊,調動精銳狼兵五萬是不在話下的。
高務實調集的五千家丁也已經到位,這五千家丁在某種程度上是高務實出錢出力而由戚繼光、劉顯等人打造出來的「試驗部隊」——主要的試驗方向是比戚家軍更高配比的火器化程度。
高務實雖然一直對自己的指揮能力存疑,但對戚繼光的練兵能力是毫不懷疑的,他覺得這支家丁護衛團的戰鬥力本身是靠得住的,只要不瞎指揮,不應該出現什麼大敗虧輸的情況。
而所謂的瞎指揮,高務實覺得最大的瞎指揮就是愛分兵。
愛分兵真是大明的特色痼疾,歷史上的薩爾滸之戰,雖然建州的八旗兵正處於高光時刻,但明軍如果不亂分兵,其實完全有得打——光是劉綎所部就差點把八旗的牙給崩了,而且當時劉綎沒有等來他帶慣了的四川兵,而是帶著朝廷配給他的部隊出征的。
可見分兵真的不愧是紅朝太祖強調了無數次的大忌,反倒是努爾哈赤那廝的「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