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撒馬爾罕,這個名字自古以來便承載著無數的傳說與榮耀。它曾是絲綢之路上的明珠,東西方文明交匯的中心,見證了無數帝國的興衰更替。亞歷山大大帝曾將其譽為「最美麗的城市」,而後來的教派文化在此地更是綻放出耀眼的光彩。
當布日哈圖的軍隊兵臨城下,撒馬爾罕再次成為了戰爭的焦點。這座古老的城市,曾經繁榮昌盛,如今卻被戰爭的陰影所籠罩。
城牆上,穆明和他的士兵們緊張地巡視著,他們知道,從東方而來的察哈爾部不僅是「蒙古正統」,而且因為緊靠繁榮富強的明國,所以也稱得上裝備精良、戰術多變,他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。
圍城之初,撒馬爾罕的居民們還保持著一絲樂觀,他們相信城牆的堅固和守軍的勇猛。然而,隨著布日哈圖軍隊的持續圍困,食物和水源開始變得緊張,城內的市場逐漸蕭條,往日的繁華不再。居民們的臉上寫滿了憂慮和不安,他們開始有意識的少吃東西,為可能到來的長期圍困做準備。
布日哈圖並沒有急於攻城,而是採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。這並不是因為他把時間當做他最大的盟友,而是故意要給布哈拉軍隊造成這種心理印象。
事實上,布日哈圖很著急,因為他現在已經失去了所有控制區,撒馬爾罕就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地盤,是他和察哈爾部翻身的本錢。
他的軍隊在城外紮下營寨,兩路主力已經會合,重新形成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,切斷了撒馬爾罕與外界的一切聯繫。圍城的日子裡,布日哈圖的士兵們也並不閒著,他們在營地中進行著各種訓練,從周邊地區搞來各種簡易材料打造攻城器械,看起來是準備隨時發動攻勢。
在圍城的壓力下,撒馬爾罕的守軍開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城牆上的士兵們日夜警戒,不敢有絲毫的懈怠。穆明作為大汗,更是身先士卒,他親自巡視城牆,鼓舞士兵們的士氣。
圍城期間,撒馬爾罕的居民們也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精神。他們自發組織起來,特別是城內的工匠們,他們投入到了防禦工作中,利用自己的技藝,加固城牆,製造防禦器械。
儘管生活變得艱苦,但撒馬爾罕的居民們並沒有放棄希望。他們相信,只要團結一心,就能夠抵禦外敵的侵襲。撒馬爾罕經歷過無數次戰爭,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化成為了他們精神的支柱。他們回憶著這座城市的輝煌過去,從中汲取力量,堅信撒馬爾罕能夠再次迎來和平與繁榮。
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,布日哈圖這些天裡絕不只是在練兵和打造器械,這些行動不過是為了掩蓋他的真實目的。布哈拉汗國上下可能都沒有人認真讀過來自東方的兵書,不知道「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」之策,但布日哈圖是讀過的,而且讀得很熟。
在撒馬爾罕的城牆下,一支察哈爾軍如同夜色中的幽靈,繼續著他們的行動——他們在挖掘地道。察哈爾部蒙軍的戰士們揮動著鏟子,每一鏟土都被小心翼翼地移走,地道逐漸延伸,穿過了中亞堅硬的土地,直指撒馬爾罕的城牆。
城牆之上,穆明和他的將領們警惕地輪番巡視著,他們並未察覺到地面下的暗流涌動。穆明堅信城牆的堅固,以及守軍的勇猛,他認為這些足以抵禦任何外來的侵襲。
然而,隨著地道的深入,布日哈圖的軍隊終於判斷出來,他們已經挖到了撒馬爾罕的城牆之下。於是,在報告給太師之後,察哈爾蒙軍開始在城牆腳下秘密埋設炸藥。
這些炸藥來歷多元,有些是當年西遷葉爾羌之前從大明搞到的,有些是到達葉爾羌之後自製的。儘管可能多少有些良莠不齊,但火藥就是火藥,只要量大到一定程度,引爆之後都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,足以動搖城牆的根基。
終於,在抵達撒馬爾罕之後第八日,這個無月的夜晚,布日哈圖下達了最後的命令。興奮的林丹巴圖爾親自點燃長長的引線,火光在黑暗中划過一道亮麗的軌跡,順著地道、向著城牆腳下的炸藥飛速蔓延。
「轟!」一聲巨響,震天動地,撒馬爾罕的城牆在爆炸聲中顫抖。巨大的火球沖天而起,城牆的一段在爆炸中拱起、崩塌,頃刻間化為無數碎片四散飛濺。
穆明和他的守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震驚了。他們不是沒有見過火藥,也不是不知道火藥可以用於爆炸,但他們確實頭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