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「六百里加急——漢陽大捷!高閣老調虎離山,麻提督漢陽破倭!」
雖然高務實聯絡京師是有飛鴿站的,但朝廷的流程也有其獨特的用處,尤其是在報捷這件事上。六百里加急的報捷驛馬一路高喊入京,沿途百姓都能耳聞,其中的宣傳效果不容忽視, 非常有助於加強朝廷權威。
這份報捷文書自然就是日前漢陽大捷的後續,消息傳到京師,自然是官民同喜。
不過也有些人搞不清此漢陽與彼漢陽的區別,還以為說的是湖廣漢陽府,聽說「漢陽大捷」之後居然驚詫萬分,找人詢問道:「漢陽大捷?湖廣什麼時候出了亂子?」
旁人有在茶館聽了讀報博士念過報紙的, 便告訴其人道:「此漢陽非彼漢陽,可不是湖廣那個, 而是朝鮮的國都。話說這朝鮮啊, 乃是前元時的王氏高麗大將李成桂所建,當時的高麗王昏聵暴虐,又是前元死忠,李成桂遂棄暗投明,建立新朝,是為如今之朝鮮。
所謂朝鮮者,其名出自於我中國,最早是商王文丁之子箕子所建立的古朝鮮國,乃『朝日鮮明』之意,故此國如今雖是藩籬,原本亦是中華。
其既有中華之苗裔,今雖別國,卻仍習我禮儀,慕我文化,國中諸地多有與我朝同名者便也不足為奇了。不止漢陽,還有晉州、慶州、海州、冀州、洪州等等, 不一而足。哦對了, 這漢陽又稱漢城,乃是因為臨近漢江而名之……啊,漢江,呵呵,呵呵呵呵。」
提問那人原本鬧了笑話有些尷尬,聽到後來卻也忍不住笑起來,道:「這朝鮮人也是,就不能自己取幾個名字麼,居然全都照搬咱們的,真是不害臊。」
「畢竟是蠻夷麼,就別要求那麼高啦!雖然人家自號小中華,卻又怎能與我中華正統相提並論?有這些個畫虎類犬之舉,那也不足為奇。」
「不錯,不錯,正是這個道理。」眾人都轟然笑了起來。
他們卻沒注意到,就在他們談話閒聊之時,旁邊有兩名青衣文士互相對視一眼,相視而笑。
其中一名八字鬍的文士小聲道:「秘書長交待的事兒看來辦得不錯, 如今京師之中就連這些販夫走卒之輩, 也都多少了解一些朝鮮與我中國的淵源了。」
另一位皮膚有些黝黑的長髯文士則道:「有些了解是不假, 不過光是如此恐怕仍然不夠, 各大報社與茶館還要繼續努力,讓京中百姓知道朝鮮國之始祖既是我中華苗裔,此國此地就不該長期游離於中華之外。
再有就是,要多宣揚『夷狄入華夏者則華夏之』,再間雜『布王道於四方』之說——咱們不僅要讓販夫走卒之輩認為朝鮮當入中華,還要讓士紳名流也不能反對此說。
士紳名流不比販夫走卒,若是沒個大義名頭讓他們頂著,他們就只會說什麼祖制、什麼不征之國那些廢話。只有先把『光大名教』的大旗打出來做個幌子,等到將來朝鮮王李昖再次上疏請求內附之時,這些人才找不到反對的理由。」
「青松先生所言極是,學生接下來一定在這些事上更加用心,確保京師輿論一致向我。」八字鬍文士鄭重承諾,然後又問道:「不過此事恐怕不能只有京師民意支持吧?南京方面在此事上做得如何了?」
「別的地方你不必擔心,不光南京,秘書長對各地都有安排。甚至就連朝鮮國內,據我了解也是有人支持的,並且那些人在朝鮮朝廷中的地位還不低。」
「那就太好了!」八字鬍文士興奮地道:「等這些事都辦得差不多,想必老爺那邊的仗也應該要打完了,屆時我大明十餘萬天兵挾擊滅倭寇之威坐鎮朝鮮,那朝鮮王但凡還沒蠢到家,哪敢不乖乖內附!嘿,等這件事完成,咱們也算是做了件青史留名的大事了!」
黑臉文士搖頭道:「我等做的這些事只能暗中進行,將來可也未必青史留名,你若只想著這些,那就流於下成了。
你還記得早些年老爺說過的那句話麼?功成未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——今日我也以此言相贈,願與君共勉。」
「是,青松先生教訓的是,是學生著相了。」八字鬍文士肅然一禮,道:「願以此言與君共勉。」
他們二人談話之後約莫半個時辰,漢陽大捷的捷報在走完流程之後終於送到皇帝手中,朱翊鈞看完大喜,興奮地傳旨內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