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的機會都沒有了!
事已然,那便不復念往昔罷。
有了如此覺悟的孫權,在將戰事指揮權交給陸遜等人後,便趕去了荊南。
伴著諸葛融部北上以及交州西部三郡被漢軍所奪,荊南與交州東部四郡皆有了些許人心惶惶,需要他前去坐鎮與撫慰。
暮冬十二月。
得悉魏軍夏侯霸部已然入子午谷的陸遜與全琮,乃鳴鼓聚將,督兵望著漢軍營寨進發。
「今戰,無他計,唯死力耳!」
沒有什麼慷慨激昂的誓師,亦沒有什麼此戰必勝的鼓舞人心,在進攻鼓角響起之前,陸遜僅是對各部將率如此做言。
但他與全琮皆沒有留在後陣督戰。
而是在部曲的護衛下,親自來到了漢軍營寨的五百步前。
用意很明顯。
他與全琮的部曲,會與其他將率麾下士卒一樣輪番進攻。
作為吳國軍中第一人,他都親自臨陣了,自然也會激勵其江東士卒的決死之心。
是故,戰事甫一開始,連試探都沒有便直接進入了白熱化。
充當吳軍先鋒的,乃是昔在淮南戰場奪下合肥新城、轉職為征北將軍的留贊。
臨陣時素來不吝死的他,依舊迸發著骨子裡的慷慨豪烈,引著甘願死力相隨的士卒奏響了向死而生的序章。
自然,不管他如何捨生忘死,都不能讓吳軍在第一日攻堅就攻破了漢軍的營寨。
但有了他以身作則的死不旋踵,其餘江東將率皆不復保存實力抑或者不忍麾下死傷太多之心,同樣奮勇向前。
是故,僅是一日的攻堅,吳軍便傷亡了千餘人。
就連陸遜與全琮的部曲都各戰死了數十。
不得不說,吳軍此番很果烈。
就連扼守營寨的、終於如願以償能與江東鏖戰的關興,都覺得有些詫異了。
不是說江東素不善於攻堅、士卒鮮有死戰的銳氣嗎?
為何今日來攻的吳軍卻是不同呢?
這些聞鼓無前、面對如蝗弓弩矢仍號呼酣戰的吳軍士卒,都可稱作精銳之師了!
莫非,乃賊吳知子瑾不在此地之故?
抑或者彼等江東鼠輩以為,我乃是倚仗父輩功勳而得位的紈絝,故而才臨陣便不計死傷而攻,以期我畏戰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