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
小
中
大
內外在多年的爭吵之後,還是給了世爵。到了隆慶帝繼位,甚至給王陽明本人追贈了新建侯。
文臣以武功封爵,由於連他在內一共只有三人,就和物以稀為貴一樣,地位顯得比較特別,尤其是得到其餘後來文官們的尊重。在文官高人一等的大明社會,既然文官們都很尊重,那地位當然就不是李成梁那種武臣爵位可比了。
而比文臣以武功封爵更加珍貴,開國之後一枝獨秀的,那就有且僅有一位,便是高務實伐元凱旋之後被冊封的南寧候了。
由於朱翊鈞在制文中的說法,高務實封侯其實算是「文武雙全」:他既因為改革奠定了伐元勝利的各項基礎,又是親自帶兵徹底擊敗蒙古大汗、大元皇帝的統帥。在這種情況下,這個侯爵的珍貴性自然無與倫比,你說他是文功還是武功,其實都可以。
當然,不管怎麼說,他的時任職務可不是五軍都督府的某都督,他的官場全稱應該是「少傅、太子太師、文華殿大學士、戶部尚書兼平倭經略、南寧候高務實」。除了南寧候是爵位,少傅、太子太師是加銜,理論上文臣武將都可以充任之外,其文華殿大學士、戶部尚書兼平倭經略,這可都是僅限於文官能做的。
所以按理說,他是可以隨便帶多少人進京都沒人管的。只是高務實向來都是個謹慎的人,尤其是在官場上,在他已經立下了沒有人能夠忽視的多項大功的前提下,就越是要在某些事情上低調行事。
真要說起來,他隨行的海陸家丁就是數以萬計的,一起帶回京師犒賞一番又不是財力支撐不了!可是這樣做就未免太高調了,而且容易觸動皇帝的疑心。
他常常提醒自己,不要以為朱翊鈞跟自己關係好就掉以輕心,關係再好他也是皇帝,對於臣子是否有可能危及自己的江山社稷,只要是個智商在線的皇帝都不可能輕忽大意。
朱翊鈞智商在線嗎?肯定的啊!所以表面功夫再怎麼無聊都要做,而且要做到位。
結果就是,董一元和劉綎各帶了五百人親兵,高務實作為堂堂經略,反倒只帶了兩百家丁,一如普通的疆臣回京述職——總督一級疆臣回京述職,通常會帶兩三百人隨從。高務實取低不取高,只帶兩百。
反正有董一元和劉綎這一千人在,天津離京師也近,安全問題根本不是問題。
行至途中,高務實看著周圍兩彪精悍的總兵親兵,忽然覺得人生真是有趣。
早年間自己無官一身輕,出行時動不動就是大排場,反正朝野上下都知道自己有錢,願意花錢養家丁又如何?
可如今自己早已做到內閣輔臣,眼看著回京之後不久隨著梁夢龍必然辭任,自己就該做到次輔了,結果身邊的護衛反而一減再減。
這該怎麼想呢?或許應該換個角度——至少說明現在京畿附近的治安狀況可比當年強奪了。
一想到這點,高務實又有些撓頭。歲月不饒人吶,當年那個意外打劫了自己的曹淦,在做了這麼多年的京華商社總裁之後,今年冬天已經是第三次提出請辭了,估計這件事的確不能再拖。
曹淦當年身上也是多多少少有些暗傷的,多虧了加入自己麾下還算早,沒有再過那種生活,後來又有醫學系的醫學生們定期檢查和專人護理,能頂到現在也算不容易。
不過曹淦請辭之後,京華商社交給誰好呢?
要不就交給曹恪,讓他子承父業?似乎不太妥當,這容易導致京華商社下頭形成曹系一家獨大的局面。雖然於情於理,曹恪作為自己書童出身,又長期充當秘書處商貿秘書的親信,確實沒有背叛自己的動機,但也不能因此搞出山頭主義來。
要不讓曹恪去接高瑞的班,把開平工業區管起來吧。高瑞在開平工業區幹了快三十年了,雖然工業區越做越大,現在說是「工業區」,實際上不比一座府城小,在京華集團中的地位也一直很高但是同樣的道理,高瑞也該換個位置了。
說起來這也就是工商業方面,南疆六大警備軍的司令可做不得這麼久,都是幾年一換崗;海軍兩洋艦隊也不遑多讓,艦隊內部換崗和去定南城做高參輪流來。總之,但凡掌軍的都沒有誰能幹十年以上,基本上五年就換位置。
曹恪也好,高瑞也罷,他們換位置其實都還好辦,眼下更要緊的是高陌已經七十多歲了,都不